查看原文
其他

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北京科技大学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

《在线学习》 在线学习 2023-01-05


2021年,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,经组织推荐、专家遴选、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,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。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,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《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》的要求,《在线学习》特设专栏,优中选优,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批展播、报道。


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

——北京科技大学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


课程简介


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的专业核心课程,从炼铁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生产实践进行授课,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思政教育内容。本课程结合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,从职业素养养成的角度,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,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。同时,结合我国炼铁工艺发展过程和伟大成就,分析阐释蕴含其中的理论逻辑、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,激发学生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,增强课堂育人效果。此外,结合目前我国面临的钢铁贸易战、矿石制约等国际形势和热点话题,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,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认识并分析问题,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、理解中国,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。

本课程提出了涵盖“加强课程思政建设、夯实工艺理论基础、培养工程实践能力、强化科技创新意识”的“四翼一体”课程教学设计思路,并分别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施。自2019年以来已先后完成了首钢集团京唐公司、酒泉钢铁集团、陕西钢铁集团等十余家钢铁企业500余人次的教学任务,获得了钢铁企业的一致好评。课程的实施,推进了校企之间同频共振、互利共赢,共同为实现钢铁强国梦想做出贡献。


思政元素:钢铁报国精神;工匠精神;中国梦;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;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


教学名师和团队



周国治

中国科学院院士,北京科技大学、上海大学教授,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,第七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。主持完成的《冶金物理化学》课程获得“全国精品课程”奖,2009年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,为教育部首批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成员。周国治院士为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,全面负责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教学工作,并承担本课程“概论”和“高炉冶炼过程的物理化学”章节的授课工作。



张建良

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/教授,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,冶金先进科技工作者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现任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主任委员、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秘书长等职。主持包括“十一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,国家高技术重大专项在内的科研项目100余项。张建良教授为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课程思政建设骨干教师,参与建设课程结构和确定课程内容,建立课程思政研讨制度和定期主持召开课程思政教学例会,并承担本课程“高炉炼铁工艺及新技术”章节的授课工作。



郭占成

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入选人事部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,中科院“百人计划”等,兼任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框架(IPCC)专家、《化工学报》编委、《过程工程学报》编委,荣获国际物业、冶金与材料学会的“Billiton Gold Medal”奖。郭占成教授为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课程思政建设骨干教师,参与建设课程结构,负责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,参与本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制定,并承担本课程“高炉冶炼能量利用”章节的授课工作。



焦树强

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/教授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科技部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,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,中国稀土学会火法冶金专业分会副主任、中国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分会秘书长,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、教育部科技发明二等奖。焦树强教授为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课程思政建设骨干教师,参与确定课程内容,主持设计本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和组织开展团队的教研活动,并承担本课程“高炉冶炼过程的物理化学”章节的授课工作。



宁晓钧

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院长/副研究员,主要负责北京科技大学非学历培训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,获得第一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,第七届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多次荣获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、一等奖。宁晓钧副研究员为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课程思政建设骨干教师,参与建设课程结构和确定课程内容,主持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,并承担本课程“高炉炼铁工艺及新技术”章节的授课工作。



吴胜利

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/教授,北京市教学名师,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,始终践行“精心备课、悉心授业、耐心解惑、虚心纳谏”的教育理念完成各项教学任务。先后承担国家级、省部级、校级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十余项,作为负责人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二等奖各一次。吴胜利教授为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课程思政建设骨干教师,参与确定课程内容,组织教学研讨和开展产学研合作,并承担本课程“铁矿粉造块”章节的授课工作。



刘晓明

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副院长/教授,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,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,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,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常务理事、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,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理事,《Materials》期刊编委,《IJMMM》期刊青年编委等。刘晓明教授为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课程思政建设骨干教师,参与建设课程结构,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完善课程资源库,并承担本课程“高炉过程的计算机应用概述”章节的授课工作。



王广伟

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,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、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章获得者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,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1项,国际合作项目2项,校企合作项目5项。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/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,授权13项,先后获得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。王广伟教授为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课程思政建设骨干教师,参与确定课程内容,创新教学模式,负责课程案例设计和教案研究,并承担本课程“非高炉炼铁概述”章节的授课工作。


教学设计与实践


(一)课程培养目标

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的专业核心课程,从炼铁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生产实践进行授课,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思政教育内容。

本课程依托的学科是北京科技大学“双一流”学科建设学科和国家重点一级学科“冶金工程”,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、具有系统的冶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、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,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冶金前沿技术的收集、筛选、判断以及综合利用的能力,能够在钢铁冶金技术领域从事产品开发、工艺设计、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。

(二)课程教学内容

作为全国首批入选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,本课程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。本课程全面介绍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与创新成果,阐述我国钢铁工业的大国地位,培养民族自信心、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;介绍炼铁生产的工艺过程和优化方案,阐述保证炼铁冶炼过程安全、稳定的先决条件,树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,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,培养勤观察、勤思考、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生产素养;介绍炼铁原燃料制备过程的精准调控理论与技术,阐述低成本高品质炼铁原料的高效制备路线,树立日常工作中需坚守岗位、尽职尽责、精益求精,方能炼出精品的工作作风,培养争做大国工匠的理想信念;介绍炼铁工艺的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进程和新技术,阐述我国炼铁技术发展方向、关键任务及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,培养终身学习、拼搏奋斗和责无旁贷的主人翁精神。

本课程结合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,从职业素养养成的角度,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,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。同时,结合我国炼铁工艺发展过程和伟大成就,分析阐释蕴含其中的理论逻辑、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,激发学生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,增强课堂的育人效果。此外,结合目前我国面临的钢铁贸易战、矿石制约等国际形势和热点话题,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,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认识并分析问题,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、理解中国,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。

(三)教学改革与实施

针对课程与教学改革进行了教学研究,提出了涵盖“加强课程思政建设、夯实工艺理论基础、培养工程实践能力、强化科技创新意识”的“四翼一体”课程教学设计思路,并分别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施,如图所示。

1.加强课程思政建设。重新认识和梳理课程结构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教法等,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进行系统化、再造性的设计和实践,体现到课程教案、课堂教学、实践教学、学生自主学习等各方面,实现课程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。

2.夯实工艺理论基础。首先是在工艺原理的讲授中注重融合热力学、动力学、三传、凝固等基础知识;其次是深入解析与工艺原理相关的生产案例;再者是在授课中引入便于理解的实物动画、仿真模拟、VR视频等可视化教学手段。

3.培养工程实践能力。首先是重视课程团队的工程背景,选择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任教;其次是在教材中新增工程实践内容近20%;再者是强化工程实训,增设相关工艺计算大作业,以及指导炼铁模拟冶炼大赛等。

4.强化科技创新意识。一方面,依托“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”科研成果,以及定期的国内外专家授课制度,将前沿技术引入课堂教学;另一方面,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聚焦科技热点,协助学生确定科技创新内容,并全程指导科技创新项目。

最后将课程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中,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,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,如何在现有炼铁技术的基础上,进一步取得更大突破。这对适应新型现代炼铁工业对应用型人才愈来愈高的要求,以及为炼铁技术的提升、企业的进步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这也是为系统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培养什么样的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等根本性问题而做出的适应时代特点的有益尝试和探索。


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

1.加强课程思政建设。重新认识和梳理课程结构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教法等,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进行系统化、再造性的设计和实践,体现到课程教案、课堂教学、实践教学、学生自主学习等各方面之中,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。

2.夯实工艺理论基础。在工艺原理的讲授中注重融合冶金热力学、冶金动力学、冶金传输原理等基础知识,深入解析与工艺原理相关的生产案例,在授课中引入便于理解的实物动画、仿真模拟等可视化教学手段。

3.培养工程实践能力。重视课程团队的工程背景,选择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任教,在授课内容中新增工程实践内容近20%,强化工程实训,增设相关工艺计算大作业,以及指导炼铁模拟冶炼大赛等。

4.强化科技创新意识。依托“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”科研成果,将前沿技术引入课堂教学,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聚焦科技热点,协助学生确定科技创新内容,并全程指导科技创新项目。


课程成效与规划


“课程”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,本课程有的放矢设计教学考核机制,回归育人本位。首先,学院组织课程交流研讨、精品课程设计,大力挖掘专业课程思政的先进引领作用,为思政建设的发展助力;其次,本课程采取多元考核方式,将抬头率和课后效果作为重点,学生是课程质量评价主力军,多阶段对学生的客观成绩、学习过程满意度进行分析,及时反馈学生成长成才情况。同时,学院定期对课程进行抽检、复检、评价,保证课程与时俱进,“常讲常新,常抓常新”。最后,把课程与思政协同效果作为教学质量考核评价、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,及时宣传和表彰,激励教学团队强化自身“课程思政”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,更好地推进育人新机制。此外,基于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,本课程还设立企业评价机制,由企业对学生毕业后的能力提升情况反馈本课堂的教学改进方向。

本课程自2019年以来已先后完成了首钢集团京唐公司、酒泉钢铁集团、陕西钢铁集团等十余家钢铁企业500余人次的教学任务,获得钢铁企业高度好评。一致认为本课程层次高、针对性强、效果好,授课教师以专业的精神、严谨的作风,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。继续教育学生学到了知识,开阔了眼界,拓宽了思路,增强了能力,提升了爱岗敬业和奋斗拼搏精神,达到了的预期目的。本课程具有很好示范辐射作用,企业纷纷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在人才培养、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力度,推进校企之间同频共振、互利共赢,共同为实现钢铁强国梦想做出贡献。

今后五年,将不断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,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。本课程将进一步结合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,关注继续教育学生的真正需求,探索和应用对分课堂、雨课堂等教学手段,将思政元素顺畅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,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内容、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。

不断加强教师的思想认识,提升教师课堂思政教学水平。本课程教师继承发扬“传、帮、带”优良传统,通过观摩、研讨和培训,提升团队整体教学能力,实现各讲台教学效果无差异化,不断提升自己德育意识和思想政治修养,提高课程思政工作热情与成就动机。

加大经费投入,强化条件保障机制。思政建设不需要太多设施设备的投入,后续将适当投入教师培训经费、课程开发经费等保证其顺利开展。


相关阅读

《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》

更多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,欢迎关注在线学习的持续推送。

来源: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科技大学《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》教学团队供稿
统筹:徐杏

监制:张冠华  何曼

精品悦读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